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常州大学最早成立学科,有四十多发展历程,是学校长期重点建设的学科,逐步成长为注重国际化、行业化与区域化,突出学科交叉、服务区域需求、贴近石油石化与能源装备发展的重点学科。获批江苏省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和十四五重点学科,其下属的化工过程机械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点学科。学科所属本科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省品牌专业、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1、学科方向与特色优势

本学科面向国家与行业发展需求,形成了四个学科方向:化工过程机械装备、流体机械及工程、过程强化与环保装备、热能工程及能源高效利用

特色优势:学科以能源化工装备研究院为纽带,与中石化SEG等行业龙头全面协同,建设了江苏绿色过程装备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能源动力高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学科平台6个,构建了“基础研究-行业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多元化协同创新机制,成长为贴近石油化工、新能源、环保行业与地方产业发展的特色重点学科,在行业内形成了较高声誉。

2、学术团队

本学科已形成由72硕士生导师组成的学科队伍,其中教授25人,博士67人,占到93%拥有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等省级教学与科研团队3个,团队成员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2名,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江苏省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入选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省333工程、省青蓝工程等省部级以上人才计划人员16名。

3、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近年来本学科为能源动力行业培养了学术型硕士241名、专业型硕士532名,有12名毕业生考上了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河海大学等著名高校院所继续进行博士深造,大部分毕业生就职于中石化、省特检院等行业单位的技术和研发岗位,有部分已成为相关单位的技术骨干与中层管理人才,在装备行业的技术革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基于产教融合的能源化工装备人才培养‘沉浸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21年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过程流体机械有限元法基本原理及应用5部教材获得江苏省重点教材;多次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省优秀毕业设计指导团队、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此外,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等国家和省部级竞赛中获奖超百项

4、科研工作

本学科与石油石化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等行业有着长期、广泛和密切的合作基础,近五年来本学科科研实力不断提高,科研获奖、科研项目数和经费总数持续增长多晶硅冷氢化生产核心专用加热合成反应器成套工艺装备“特种表面冲击强化抗应力腐蚀、疲劳技术及应用”等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25;近五年承担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课题69,横纵向科研经费近亿元;发表学术论文736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259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65件,出版学术专著、教材6部。

5、学术交流

近年来,本学科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普渡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德国Fraunhofer研究所、瑞典延雪平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久合作关系,有20余名青年骨干教师赴海外进行研修,并先后聘请了Henning BockhornMartin Dienwiebel等国际知名专家作为本学科的客座教授。几年来承办了8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Fundamental Issues and Novel Methods in Mechanism Theory2018全国化工机械学术会议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卓然·风凯杯11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等国内外学术会议7

6、教学科研基础条件

本学科目前拥有的学科平台有:江苏省绿色过程装备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能源动力高端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化工过程机械学科综合训练中心、江苏省现代制造工程综合训练中心江苏省超特大型热载体炉高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大型重载齿轮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州市石油石化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常州市模具先进制造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为顺应能源、环保、化工等相关领域中装备开发与设计、完整性评价,与中石化SEG、江苏省特检院等联合成立了能源化工装备研究院,并联合相关高校与科研院所与中石化及一些相关的地方企业等建立了协同体系,包括人才的协同培养和科技的协同创新,与风凯换热器制造(常州)有限公司、南京佳业检测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星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建成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44个、校企联盟20个、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10个、社会实践基地22个。

7、学科发展方向

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立足江苏省重点经济发展领域,深化学科内涵建设,强化与石油石化、能源装备、环保新能源等行业协同创新,在高端装备制造、装备智能化、能源高效利用等领域形成特色鲜明、成果显著、学术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和行业认可、在同类高校居领先水平的重点学科,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人才培养上为能源、动力、装备等行业以及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